- · 《绿色环保建材》栏目设[05/29]
- · 《绿色环保建材》收稿方[05/29]
- · 《绿色环保建材》投稿方[05/29]
- · 《绿色环保建材》征稿要[05/29]
- · 《绿色环保建材》刊物宗[05/29]
韦仕龙十年坚守一片田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韦仕龙用十年的坚守,按照有机产品的种植要求,不用化肥、不用农药,生产出绿色环保的有机红香米,守住了一片生态稻田。 端午节过后,端午水“喂饱”了山田,
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韦仕龙用十年的坚守,按照有机产品的种植要求,不用化肥、不用农药,生产出绿色环保的有机红香米,守住了一片生态稻田。
端午节过后,端午水“喂饱”了山田,韦仕龙卷起裤脚,挽起袖子,赤脚下到田里,弯着腰用手探了探水深,再直起身子扶了扶眼镜,选择好方向后开始用手薅秧。“用手薅秧,可以清除杂草,不伤秧。”他说。
韦仕龙,贵州省六枝特区陇脚乡月亮河村人。他用半生的坚守、执着,以及所有的积蓄做了一件事——种植有机红香米,并因此在2017年12月获得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,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。
一个人
2008年,韦仕龙从之前工作的一家国企买断工龄后,就谋化着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,于是开始到各地进行考察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他在北京王府井的书店里看到了《农业圣典》,认真研读后找到了发展的方向和动力,决定发展有机红香米种植。
红香米是陇脚乡的主要农特产品,韦仕龙根据《农业圣典》中的知识并结合陇脚乡的实际情况,认为当地的水和土壤适合发展有机农业,特别是有机红香米。
2008年下半年,韦仕龙开始着手谋划发展有机红香米产业,从取水样和土壤样品到请专家化验、从育苗到选种、从厂房的修建到土地的租用,每一项工作他都亲力亲为。
在六枝特区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,水样和土壤样品很快被送到了省农科院的专家手中。
2008年8月26日,韦仕龙清楚地记得这一天,当他从六枝特区农业局拿着化验单,看到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达种植有机水稻标准时,心情久久难以平静。
走出了第一步后,第二步的育种也是艰难的选择。
育种和选种决定了红米的品质,也决定着红米的市场和发展的方向。怕自己把握不好,韦仕龙特意请了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、水稻专家陈文祥和副研究员张元虎到现场帮助指导育种和选种。最后通过不断的提纯、比选,在专家的建议下,决定把红香米作为有机红米的种子。
接下来就是建基地、建厂房、修养殖场,韦仕龙的梦想在这个大山里开始孕育。
一片田
韦仕龙的有机红米加工厂房建在老家陇脚乡月亮河村旧院村民小组,厂房四周是种植基地,方圆有四五公里。
旧院村民小组平均海拔1160米,前面是葱郁的大山,后面是起伏的森林,空气清新,溪水终年流淌。
这里的土质微红,2016年中国科技大学的农业专家前来取样化验,结果显示该地的土壤和水富含对人体有益的“硒”元素,适合发展功能农业。
刚开始,韦仕龙只是在父亲的责任田里进行有机红香米的试种,通过检测达到有机标准后,他继续取周边的土质和水样品进行化验,得到满意结果后开始谋划扩大种植面积。
一开始,韦仕龙把稻种发给村民耕种,再按市场价回收。但因为产量低、投入多收益小,随后几年种植有机红香米的村民越来越少。
“有机水稻种植基地不能使用化肥和农药,更不能使用除草剂。”韦仕龙说,使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土壤板结,从而使土壤肥力降低,除草剂会改变土壤成分,使土壤活性降低,造成红香米的品质和口感下降,不符合有机产品标准。
为了不让土地受到污染,韦仕龙在种植基地旁配套修建了2个小养殖场,一个养猪、一个养牛,用猪粪和牛粪改良土壤。同时,他还以每亩每年500元至800元的租金流转周边村民的稻田,自己种植管理。
不用化肥、不用农药,还专门收购蒿草放在田里除虫。在韦仕龙的精心管理下,每三年送检一次的稻田土壤和水样品均达到种植有机产品的标准。
一个品牌
质量是品牌的生命。
“有机水稻的生产对水土、环境和气候都有严格的规定,特别是对种植环境,要求比较严格。”
“有机红香米培育的时间越长,口感品质越好、产量越高。”
“要让现在的土壤恢复到六七十年代水平,必须对土地进行土壤修复,种些豆科类或者十字花科作物改良土壤。”
为了确保红香米品质,打造让顾客信赖的有机红香米品牌,韦仕龙严格按照有机农产品标准种植,全部使用人工除草,每年光除草费用就达五六万元。
2013、2015年,因为感染了大面积的稻瘟病,韦仕龙的水稻基地大面积绝收。“其实稻瘟病可防可治,当时只要用药杀死真菌,不至于造成那么大的损失。但是如果用了农药,肯定会影响有机红香米的质量和口感,这就违背了我发展有机红香米的初衷。”韦仕龙说。
文章来源:《绿色环保建材》 网址: http://www.lshbjczz.cn/qikandaodu/2021/0305/687.html